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1、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
2、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净稳定资金比例,等于可用的稳定资金除以所需的稳定资金,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行稳定资金来源越充足,应对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的能力越强。净稳定资金比例风险敏感度较高,但计算较为复杂,且与流动性覆盖率共用部分概念。
3、【答案】:D 本题考查流动适度性。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流动性风险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存贷比应当不高于75%,流动性比例应当不低于25%。
4、月12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明确了对于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四个主要指标,即: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该《办法》是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拟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6、【正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提出了要求:银行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应与业务经营职能保持相对独立。
银行经营管理的流动性风险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避免呢?
必须加以改进和有效管理。由于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且往往与其他业务风险交织在一起,银行自身的管理可能无法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防止其外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资产流动性风险涉及银行资产到期后可能无法完全收回,这可能导致无法满足偿还到期负债、发放新贷款及其他融资需求,从而对银行造成损失。 宏观经济状况对流动性风险有显著影响。
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后不能如期全部收回,从而不能满足偿还到期负债、新增合理贷款和其他融资需求的风险,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宏观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当流动性不足时,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资产和贷款的转换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资产转换:即一些短期金融资产,如国债,可以快速转换为现金。 借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中央银行筹集资金,通常是再贴现或再贷款业务;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银行间市场借入短期资金,即向其他银行借款。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哪些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市场流动性风险和机构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由市场环境因素导致的。当市场环境恶化,如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等情况下,投资者信心下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减少。此时,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筹集资金的困难,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流动性需求。
资金流动性风险:银行可能无法及时按照约定(如存款到期、贷款偿还)满足客户资金需求,从而导致客户流失或滞留资金。机构流动性风险:银行可能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日常运营、扩张或应对紧急情况的需要,从而威胁到机构的稳定性。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主要包括不确定性、快速传播性和高破坏性。首先,不确定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显著特征。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源于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具体来说,银行可能面临存款人突然大量提取存款的情况,而此时银行可能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来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导致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声誉风险等。 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是信用风险。它涉及借款人或债务人不按承诺偿还债务或贷款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债券投资和其他表内业务。当借款人违约时,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资金损失。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按时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足够的资金来履行其义务的风险。这种风险在存款大量流失、贷款需求增加等情况下尤为突出。如果银行无法有效管理其资金流动,就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因此,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运营的关键。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例如无法按时还款或还款意愿不强等情况。